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很多年轻妈妈或许都有相似的经历,宝宝刚出生几天却出了黄疸,内心纠结着这到底正不正常呢,既担心宝宝又不愿意住院,年轻爸爸们的日子更是难熬,我甚至见过因为宝宝住院被老婆扫地出门的可怜老爸。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有很大特点,生成的多,但肝脏处理能力又不“给力”,还有重吸收,因此出现了生理性黄疸。如前所说,足月儿(37周≤胎龄<42周)的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高,5—7天开始消退,最高不过12.9,最晚不过2周;而早产儿(28周≤胎龄<37周)黄疸多在生后3—5天出现,5—7天高峰,7—9天消退,最高不过15,最晚不过4周。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一听名字就知道不是正常现象,引起它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溶血、饥饿、肝胆异常等等。为了记住何为病理性黄疸,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口诀:早种(重)快长,又直又高。可以这样记忆:农民伯伯早早的去种地了,庄稼你快快长啊,长得又直又高啊!翻译过来其实是介样滴:
早—黄疸出现早,比如生后第1天就黄了必然有问题啊。
重—黄疸重,宝宝黄得厉害,比如手脚都黄了也必然是不正常滴。
快—黄疸进展快,达到了相应日龄需要照光的标准。
长—黄疸持续时间长或者退下去之后又黄了。
直—直接胆红素高于2 mg/dL。
高—胆红素峰值高。
以上是简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参考标准,主要还得结合宝宝的具体情况。年轻父母们,关键时候得理智一点哦,既不需要过度紧张,也不能因为舍不得和宝宝分开而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