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妈妈一定要小心照顾好宝宝的小耳朵


妈妈一定要小心照顾好宝宝的小耳朵


    【经常掏耳朵】

    我们抱着宝宝的时候经常不自觉的给宝宝掏耳朵,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损伤耳膜。通常大人都会以为宝宝因为疼痛而哭闹,哄哄也就当没事了,可是过几天就会突然发现宝宝的耳朵流血或者流脓,已经感染了细菌。

还有些宝妈喜欢随手用发夹、棉签或掏耳勺等,在孩子的耳道内掏挖,这样,病菌很容易进入中耳腔内,引起中耳腔感染、耳道长期流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  

    耳屎的学名叫耵聍,是人体耵聍腺产生的一种油脂分泌物,其味苦,呈黄褐色,存在于耳内。耵聍在耳道起着屏障的作用,如果缺乏耵聍,一旦猛烈的声波迎面而来,直冲耳道,鼓膜就会受到损害,甚至破裂,使人的听力减退,甚至丧失。此外,耵聍常驻耳道,是耳朵的忠诚卫士,它的油质能捕获入侵的灰尘、细菌或小飞虫。  

所以没有必要经常为宝宝掏耳朵,最多就是在耳孔周围的地方用小棉签沾一沾就好。

   【高分贝音乐或噪音刺激】  

    现在不少劣质玩具的音量过大,简直成了噪音,如果把这些音源长时间、近距离地放在宝宝前面,可能会对宝宝的听力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宝宝长期生活在机场旁、高速路旁等高噪音的地方,也需定期检查听力。
  有些妈妈习惯于放音乐给宝宝听,以便提升宝宝的音乐修养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千万不要距离宝宝太近,以免出现问题。

    【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有些宝宝感冒好了又得了中耳炎,原因与妈妈帮宝宝擤鼻涕的方式不对有很大的关系。妈妈常常为了把宝宝的鼻涕擤干净会用力捏住宝宝鼻翼,还一定要让宝宝用力,这样的做法其实很危险。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很多宝宝感冒时得中耳炎都是因为宝爸宝妈擤鼻涕的方式不对。  

     宝宝擤鼻涕一定要先按压一侧的鼻孔用力,然后再按压另一侧用力,千万不可同时。

   【捂住口鼻打喷嚏】  

    有些妈妈在公众场合为了礼貌的原因,或者是小朋友之间玩耍的时候为了预防喷嚏喷到别人,所以会特意交代宝宝打喷嚏的时候要捂住口鼻。其实这样的做法恰恰最容易伤害宝宝的小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
  因为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时捂紧宝宝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引起中耳发炎。
最好的方法是交待宝宝,想要打喷嚏的时候,侧头用纸巾做一下遮挡。

   【让宝宝平躺着喝奶】  

    在给小宝宝喂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让宝宝平躺,也可能会给宝宝的耳朵带来意外的伤害。
  因为宝宝的咽鼓管长度较短而宽度较大,更加接近水平位置,这样宝宝的身体处于水平位时,就很容易引起呛咳,此时奶汁便可能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所以我们通常建议45度角度喂奶。

   【捏着宝宝的鼻子灌药】  

    宝宝吃药的时候的确会非常不配合,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谁会喜欢这种苦苦的怪怪的药味儿呢?而且有些妈妈会因为宝宝生病而格外焦虑,因此没有了往常的耐心与笑容。宝宝看见妈妈如此,小心眼儿里正打着问号,看到喂药的小勺子,难免更加抗拒。
  可是有些妈妈在情急之下,非常操心宝宝的健康问题,就开始为宝宝强行灌药。可是捏鼻子喂药并不会影响宝宝味蕾,使药的味道减轻,反而有可能在宝宝挣扎时造成危险。
宝宝在挣扎时可能导致鼻腔分泌物或药水通过短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另外,宝宝鼻腔黏膜、血管比较娇嫩,捏鼻子喂药时,力度如果没控制好,还会导致鼻黏膜和血管损伤。宝宝吃药困难,妈妈可以多想一些方法让宝宝尝试,另外也有专门的为宝宝吃药的小滴管之类的利器可以使用。何必非要用最原始、最无效的方法呢?

    【游泳、洗澡不注意保护】  

    游泳、洗澡时宝宝的耳朵最容易进水,在玩水的时候有水进入耳朵没有及时清理,极容易诱发宝宝内耳感染、损害听力。为小宝宝洗澡的时候发现耳朵进水了,赶紧用干毛巾或者棉签,放到宝宝耳孔边吸一吸,千万不要硬掏。而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去游泳池了,出来擦干之后,教会他们交替歪头的单腿跳跳,让耳朵里的水自动流出来。


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姜永生

校对:陆芃竹


温暖提示.jpg妇婴医院.jpg